舶来品“槟榔”,不仅是时代的印记,更是文化的象征
饮食文化是一种跨越语言的交流方式,在不同国家,美食其实也是一种“通用语言”,吸引着万千好吃人的味蕾。舶来品是中国近代非常火热的一个词,有很多美食在古代也属于“舶来品”。经过历史的沉淀,这些“舶来品”后来在中国生根发芽,扎根于中华大地。
例如槟榔,最早是原产于马来西亚的一种热带作物,在我国算是一种“舶来品”,经过历史变迁,逐渐在我国南方地区,尤其是湖南、海南等地,成为了深受欢迎的小零食,并且形成了极具当地特色的槟榔文化。
自古以来,槟榔便是表达美好祝愿的“吉祥果”。在古代,考生上京赶考之时,望子成龙的父母会在行囊中装上一颗绑着红线的槟榔,这小小的一颗槟榔,寄托着父母的一片丹心。倘若考生能高中状元衣锦还乡,家中定要摆上几桌酒席,宴请四方。而宴席上同样少不了槟榔,前来道贺的宾客尝上几口,盼望着能共享这份喜气。
在南方地区,槟榔还被比喻成“爱情的象征”。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屈大均,曾在其撰写的《广东新语》中道,“槟榔”即为“宾门之郎”,意思是自家贵宾、女儿的郎君,故“槟榔”之名也由此而来。在南方还有一则民谣:“一槟一榔,无蒌亦香。扶留似妾,宾门如郎。”所以,在南方一些传统婚俗中,槟榔既是聘礼、定情信物,也是婚宴上礼敬之物,以此表达期待新婚夫妇婚姻美满的愿望。
走进现代,槟榔依然是喜宴待客必备佳品,有着“吉祥如意”、“恭喜发财”的好寓意。在湖南,过年待客的时候,人们会用槟榔点上桂子油,并用红纸包裹,这个时候的槟榔还有“元宝”之别称,民间流传着“敬献元宝,恭喜发财”、“发槟榔就是发元宝,事事顺心,吉祥如意。“等俗语,发槟榔就是把一份吉祥如意送给客人,也寄托了老百姓的一份美好祝福。
可见,在美食的世界里真的无需过多语言,用着自己独特的方式,施展着独有的魅力,这种魅力无需过多语言赘述,只需要在时光中慢慢品味。
- 上一篇:机智灿烂冬季宅家生活 丰富多彩美食伴你过冬
- 下一篇:没有了